84岁高龄的老人杜岚,因于1949年10月1日在澳门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今年除夕之夜被中央电视台请来作为特邀佳宾出席了春节文艺联欢晚会。会后,来自世界各地许多朋友的贺电令老人兴奋不已。今天,为了澳门的回归她仍在努力地工作着。
这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女性,60多年前,随丈夫来到澳门濠江中学任教。1947年出任濠江中学校长。1985年,她获得澳督颁发的教育“劳绩勋章”,1994年7月她应邀参加在苏格兰爱登堡举办的国际名人文化交流会,荣载《世界名人录》。她说自己从事的是太阳下最光辉的事业。
1934年,爱国女青年杜岚因参与抗日救亡运动被捕,由北京送往南京宪兵司令部,在这里结识了黄健。在相互鼓励、绝不屈服的意志交融下,两颗年青的心迸出了火花。获救出狱后,杜岚与黄健结婚了,并随丈夫来到澳门接办濠江中学,并决心创办一所反帝反封建,以爱国主义教育为宗旨的学校。
接办初期,学校只有100多人。杜岚的到来,像一把火,点燃了抗日的火焰。1937年,该校兼办了女工识字夜校,杜岚夫妇开始向学生和女工进行抗战知识和民族自尊心的教育,把培养富有民族正气的根苗作为新的教育目标。
1938年,广州沦陷后,逃难来澳门的内地同胞激增,无数少年儿童因失学流浪街头,为了接纳儿童入学,濠江扩充了中学部同时设立了小学分校,1941年又改为免费中学,收纳贫苦人家的孩子入学,免却他们因无力支付学费而失学。在最困难的时候,黄健的姐姐连续卖掉5座房子支持办学,杜岚则把自己的婚戒、项链、羊毛衫和黄健的西装都送到了当铺以解燃眉之急。她说那时候,常常是借了东家还西家,校舍租金,柴米油盐,纠缠不清的债务,但这一切都没有动摇他们办学的决心。
1947年,杜岚接替黄健担任濠江校长。1949年,黄健去中山工作,从此两人开始了长达34年的两地生活。
杜岚育有四男二女。为了办学把孩子全部送回祖国各类学校寄读。当祖国内地曙光初照时,澳门却汇集了各类人,他们兴风作浪,挑拨家长让子女停学、转学,全校学生急减,减到不满100人。但她相信濠江的前景是光明的,决心重振旗鼓,全力进行扩校工作。
1950年学校在螺丝山先建锌铁礼堂和校舍,1953年创办了高中部,使学校逐步走上了正轨;1956年建成了一座容纳1400多人的礼堂和教学大楼,培养出了第一届高中毕业生;1967年中学部兴建了实验大楼,充实物理、化学、生物等教学大楼。杜岚以顽强的毅力,带领濠江中学走过了风风雨雨。当有人说起杜校长的业绩时,她却说,我有什么,有的是一条牛命,一股牛劲;不怕穷,不怕难,死拼硬搏。
杜岚认为,无论作什么事,有了正确的宗旨,纵然是历尽千辛万苦、道路曲折,终能抵达目的地。她坚持的爱国主义教育给了她无穷的力量。
推行普通话,她在澳门首当其冲。在澳门官方语言是葡文,一般华人只讲粤语。1985年濠江实行用普通话讲授中国语文课。起初,由于不习惯,阻力重重,杜校长反复讲,学习普通话可以使全国人民消除语言的障碍,对促进祖国的统一、人民的团结、社会的进步都有好处,学生能听、能讲普通话对升学、工作就方便多了。她还邀请在内地深造的校友细说感受,并聘请了一批内地教师来校,加强普遍话授课力量。经过一段时间,全校统一了认识,如今实行普通话授课已是14年了。事实证明,濠江学生回内地上学的,第一节课就能接受老师讲课的内容,接受新知识比港澳其他学生容易。
杜岚把全部爱心交给了学生,学生也尊敬这位既有母亲慈爱,又有师长尊严和好友般知心的老校长。每逢佳节,学生们从四面八方寄来慰问信的时候,也是杜岚最欣慰的时候。
杜岚出生于陕北米脂县自古出美女的地方。如今老校长虽已是历尽风霜、头发斑白,但依然遮掩不住昔日的风采。她的儿女们说,在母亲的脸上,感受了人性中最温馨的一面,也阅读了天地间最动人的篇章。
濠江中学今天已是全澳门最大的一所学校,是中、小、幼一条龙,拥有4座完善的校舍,设施齐备的完全中学,学生人数达8000多人。濠江儿女已遍布港澳各个领域,已经取得卓越的成就,正如马万祺先生说“声教迄四海,桃李遍天下”。
在澳门即将回归祖国之际,这位爱国老人不顾年高,依然奔忙于学校和社会。她说,濠江中学的命运和中国的国运紧紧的连在一起。自从第一面五星红旗在濠江中学的楼顶升起之后,我们的使命感便与日俱增,如今澳门就要回到祖国的怀抱了,我在有生之年能亲眼目睹这样庄严而神圣的时刻,怎能不振奋、不激动。